--2013年4月15日在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州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振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全面了解全州商务工作情况,促进“商旅活州”战略深入实施,根据今年的工作要点,财经委承担的商务工作调研活动,于3月27-29日进行。这次调研活动由常委会副主任杨龙同志带队,州发改、财政、商务、工信、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采取走下去调研,请上来座谈的方式,分别到临夏市义乌国际商业广场、富临蔬菜批发市场,临夏县民族商业步行街,永靖县时代国际商贸中心、川南商贸一条街改造项目等地实地进行调查了解,29日上午召开其余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商务局局长以及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新形势下临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全州商务工作现状
“商旅活州”是州委确定的五大战略之一,是活州之本、富民之业、开放之要,也是我州着力打造的区域首位产业。经过 “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以商贸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在促进增长、拉动消费、带动就业、增收富民、激发活力、扩大开放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牵引力和支撑力,在全州经济发展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全州各级政府把发展商贸物流业作为实施“商旅活州”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市场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商贸结构,初步形成了集体、个体、合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类别丰富,贸易形式多样的商贸发展格局,全州商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一)制定政策措施,“商旅活州”战略深入推进。各级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商贸旅游业在我州多元产业格局中的首要地位,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形成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州人民政府按照省委“3341”项目工程的要求,在全州“4+5+5”行动计划中,把商旅产业确定为全州区域首位产业,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汇报衔接,争取省商务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临夏州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与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订了《促进农业产品出口合作协议》,编制完成《临夏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临夏区域商会筹备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我州商务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商务部门服务企业,引导帮助企业工作卓有成效,围绕州委三大经济带、商旅活州战略谋发展,定位高、起点高。各县(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委的五州战略,根据各自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商旅活州”战略的意见。临夏县成立了实施“商旅活州”战略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构,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临夏县贯彻落实“商旅活州”战略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使州委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
(二)加快市场建设,商贸物流体系初步成型。各级政府把市场建设作为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建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群众”的思路,采用项目、融资、信贷相结合的办法,兴建物流园区、专业综合市场、配送物流中心等,商贸物流业初步成型。永靖县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刘家峡农产品批发市场、关山东部市场、王台西部市场、川城西部商贸中心等一批农贸市场、蔬菜保鲜库和商贸中心,大力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以及配送中心集中配送的农村物流体系,县域商贸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加大招商力度,项目带动效应逐渐凸显。各县(市)充分利用背靠藏区、面向兰州的区位优势,通过参加“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宣传推介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外地客商,提升了我州的商贸水平和档次。临夏市穆斯林物流园区、义乌国际商贸城,临夏县民族商业步行街、志麟虫草市场、土桥商贸城,和政县天河商贸城、华茂源商场的建设,永靖县总投资6亿元的时代国际商贸中心和川南商贸一条街改造,不但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而且也使商贸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依托区位优势,藏区市场不断巩固拓展。各县(市)坚持“东进西出,南北并举” 发展商贸流通业,商流队伍和经商规模逐步壮大,逐渐形成了以西部为主、分布全国的近50万人的商贸队伍,从事行业涉及百杂副食、粮油、土特产、牛羊肉、皮毛、建材、电焊、餐饮、民族用品、采矿等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在西藏、青海等藏区的经商务工人员有35万人之多,在藏区商贸物流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形成了各有特点、优势互补的品牌行业特色。如永靖县的古典建筑、康乐县的电焊、东乡县的建筑、临夏县的粮油和木材交易、广河县的采矿和建材、积石山县的日用百货等特色产业和行业,占据了藏区市场的主导地位,是藏区商贸物流的主要承担者。
(五)加强市场监管,市场运行秩序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把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促进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力构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开通了“12312”商务举报投诉电话,市场经济秩序
不断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环境明显好转,商务执法工作逐步规范化、专业化。
二、商务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掌握了全州商务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投入不足,市场发育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绝大部分集贸市场是占道经营,露天交易,管理粗放。现代商贸业新型业态的发展滞后,制约着全州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对藏区市场重视不够,服务还不到位。藏区市场潜力巨大,但政府对这一巨大市场重视不够,存在着底数不清、服务不够的问题;商务工作中,州级冬春蔬菜和肉类储备制度尚未建立,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秩序的手段不足。
(三)专业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临夏人虽然素有善于经商的传统,但与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经营理念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州商务专业人才缺乏,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
三、对做好今后商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加快商贸和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打特色民族牌、专业化推进的思路,立足国内市场,巩固扩大藏区市场,拓展国内穆斯林市场,完善州内市场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外市场;建立上联专业性生产厂家、中接专业性市场、下联专业性运输团队的商贸物流战略联盟,推进以商促工,努力把临夏打造成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全国乃至世界穆斯林群众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二)要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引导扶持。一是要以有效的措施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商贸服务、重要商品市场调控三个战略平台,实现大型超市及配送中心覆盖到县区、农贸市场覆盖到重点(中心)乡镇、农家店覆盖到行政村,使市场建设成为城乡建设的亮点、扩大消费的热点、拉动就业的闪光点;二是要对藏区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真正摸清底数,发挥驻外办事处和临夏商会的作用,充分挖掘藏区市场的巨大潜力;三是要成立在外临夏商会,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增强商贸流通活力,举办“临商回归(乡)创业推介会”等节会,为临商搭建交流平台,吸引临商回归(乡)投资创业,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三)要建立州级蔬菜和肉类储备制度。落实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通知》精神,对冬春蔬菜储备工作实行专项补助,按实际储备量以每公斤省级补贴0.25元,地方配套0.25元的标准对承储主体在储备过程中发生的合理费用给予补贴;对肉类储备,按(甘财建【2012】531号)文件关于肉类储备冻牛羊肉补贴200元/吨,达到600吨补贴300元/吨的规定,尽快建立蔬菜和肉类储备制度,落实补贴政策,争取省级财政补贴,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