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在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成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由我带领州人大农业委、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水电局负责同志组成调研组,于6月4日-7日,分别到积石山、临夏、和政、康乐四个县和州南阳渠工程管理局,对全州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其余四县(市)报送了汇报材料。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水利工程、听取工作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我州水利建设情况,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州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目标,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使水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804处,其中灌溉工程1539处,乡村供水工程1265处,年供水量3.63亿立方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1.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2.03万亩,占灌溉面积的50%;有万亩灌区36处,万亩以下1239处,干支渠总长3695.8公里,已衬砌1327公里,衬砌率36%;斗农渠总长16956公里,已衬砌1256.2公里,衬砌率7.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86.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8%,新修梯田258万亩;解决了全州118.1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8.8%;新建和加固防洪堤258.18公里;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58座,装机容量228.18万千瓦,年发电量103亿度。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为主的水利体系,水利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转型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绩
(一)农村饮水工程取得实效
自2005年我州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州政府高度重视,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为民要办的实事之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步伐。目前,全州共建设37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中已建成26项,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8.8%,比“十一五”末增加13.8%;解决了全州118.1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比“十一五”末增加53.32万人。临夏县已建成北塬卫生改水、南区农村供水、西南片及西北片农村安全饮水4项集中供水工程,使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1.7%。和政县已建成北部农村饮水安全等6处集中供水工程,今年又动工建设了南部吊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可达到 92%。积石山县相继实施中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北部五台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崔家峡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今年计划投资4800万元,实施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再解决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完成后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有望达到94%以上。广河县2009年9月以来投资1.084亿元,基本建成了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正在实施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于今年7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工程建成后将使全县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永靖县先后实施了三塬、陈井、盐锅峡西山和东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使全县95%以上的农村人口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预计到年末,全州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可达到87.4%。
(二)节水灌溉体系逐步完善
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全州共实施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7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2.03万亩,其中:常规节水59.24万亩,喷灌1.64万亩,微灌0.23万亩,低压管灌0.92万亩。在蔬菜区、经济作物区适度推广了喷灌、滴管等高新节水技术。临夏县北塬灌区完成高效日光温室及拱棚蔬菜垄膜沟灌1万亩,露地蔬菜垄膜沟灌0.45万亩,日光温室设施农业滴灌和注水补灌0.2万亩。在粮食主产区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及专项工程,大力发展以渠道衬砌为主的常规节水技术,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效益,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如永靖县连续3年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及三塬、红岘子、黑方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衬砌渠道600多公里,发展常规节水灌溉面积6万多亩,在三塬、岘塬、西河、太极等发展温棚滴灌2万多亩;积石山县通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大河家、银川河、大峡、吹麻滩四大灌区规划实施农业节水灌溉体系建设工程,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灌溉面积6.81万亩。
(三)防洪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按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全州组织实施了37项防洪治理工程,其中:黄河永靖县城段、大夏河临夏市城区段、和政县牙塘河等24项河道治理工程已建成;和政县梁家寺、卜家庄水库、州深沟等5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积石山县银川河等10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正在建设。全州累计完成防洪投资2.55亿元,新修和加固防洪堤151.3公里。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重点河段防洪能力得到了提高。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积石山县银川河水陈桥至庙庄段堤防治理工程和康乐县三岔河堤防工程,两工程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其中,三岔河堤防工程已经完成建设任务,银川河堤防治理工程按计划建设,6月底能完工。
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各县(市)的工作都有进展。其中,和政县已建成城子沟山洪防治工程,临夏市、广河县、积石山县和康乐县山洪灾害工程措施项目初步设计已上报省水利厅,永靖县、东乡县和临夏县山洪灾害工程措施项目进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准备分批实施。
全州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已全面展开。目前,康乐县、临夏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已建成,和政、广河和临夏县的项目正在建设,永靖、东乡和积石山县正在招投标,将于近期开工建设。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康乐县总投资502.25万元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已于去年全面建成,项目由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群策群防组织体系建设和防洪备用物资组成,同时加强了县乡村三级防御预案编制、宣传、培训和演练,可确保全县14条小流域、797平方公里的山洪灾害防治。
(四)水利项目建设和规划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水利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州规划实施重点水利项目126项,已建成了93项,完成投资46.94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项目有黄河炳灵电站、临夏市城区供水水源工程、广河县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17个;总投资1000-5000万元之间的项目有和政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靖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等28个;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有临夏县北塬斗渠节水改造工程、大夏河流域和政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81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州规划实施重点水利项目213项,总投资129.5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3.8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项目有临夏市供水工程、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 53个;投资1000-5000万元之间的项目有临夏县北塬、临夏市东西川5-30万亩灌区续建与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等12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有广河县石碳沟山洪沟治理工程、康乐县冶木河莲麓段堤防工程等40个。
二是新的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州上下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为契机,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为核心,以推动政策配套、完善规划体系为目标,夯实基础,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全面布局,重点编制完成了《临夏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临夏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临夏州“十二五”水电能源发展规划》、《临夏州“十二五”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和《临夏州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了《六盘山片区临夏州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水利专项规划》的工作。目前正在编制《临夏州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管护亟需加强,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水利工程老化严重,如投资5.91亿元的南阳渠工程从开工建设到现在已长达17年之久,设施中的预制块滑塌冻裂、管道破损、渡槽伸缩缝止水橡皮老化等问题突出,个别地段沟道冲刷比较严重,有13.35公里的总干明渠和4.8公里的渡槽,冬季断供,只能在春夏秋三季的8个月里供水,工程综合功能发挥不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存在工程建设标准和配套程度低的问题,尤其是万亩以下小灌区田间配套设施不健全、斗农渠衬砌率低,管理和维修改造跟不上,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方式落后,重“建”轻“管”现象普遍,用水制度不够完善,存在权、责、利不明确,管理运行不科学,影响了灌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水源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水源调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水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度还不完善,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关部门合力共管的局面,非法采矿采砂等破坏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水源保护和安全饮水工作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供水保障能力低,已建成的大部分水源工程,除了和政县牙塘水库和积石山县崔家峡饮水工程,绝大部分是截引河流地表深层水、沟道和峡谷地表浅层水,没有调蓄功能,一旦遇上特大干旱或自然灾害,供水水源便无法保证。
四、意见建议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水利工程维护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解决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施损坏等问题,使工程效益得到持续发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解决责、权、利不明确、管理运行不科学的问题;争取立项投资,对南阳渠总干明渠和渡槽进行封闭保温改造,将南阳渠建成一个提供有效灌溉和保障安全饮水的综合工程,确保该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活饮用水源管理条例》,加大对水源地污染的治理力度,切实加强水源保护,提倡节约用水;对全州37处饮水工程的水源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对比和分析,根据用水需求,在重点水源地完善蓄水设施,如遇大旱或连续旱情时,对群众生产生活不产生大的影响。